赤朱丹彤

耀西耀/虞啸卿/铁盾
最近在搞西班牙内战和抗日相关

谈谈考据

听老师讲考据学(xx书的版本,某个字的正误) 等一些无用学问时——


一开始确实有点不知道讲它干什么,听又模模糊糊的听不懂,那些复杂的演变过程,一两个字的错误,研究那么久,那么细,究竟是为了什么呀?


但是听着听着,线索竟奇异地变得清晰起来,程甲程乙本与脂本的对立,百回本七十回本和百二十回本的不同竟能改变一本小说的主题。有的出版商唯利是图,出版的本子可信度不高最终被历史抛弃,有的一年之内竟印了三版,每一版都延伸出各自的谱系。


至于对某个字的研究——甚至更迷人,有时候一个避讳字就能判断出一本书的真假,一个字就能判断它的成书年代历史背景,那一个字,形成了一座杂草丛生又荒凉的迷宫,在里面探险的过程宛若最惊心动魄的推理小说——原文究竟是怎样的?哪个环节出错了?是故意还是无心为之?正确的应该是什么?为什么这样认为?种种蛛丝马迹连起来——有时还得加上天才的想法和推理——然而,这就是真相么……


以往总听到对清代考据学的批判,认为那是走入了死胡同,嘲笑会“一个字的四种写法”的孔乙己。

现在想想,若没有这些严谨的治学精神,三千年前的古籍流传到现在,恐怕已经是错误百出不堪一读了。

考据确实是“小学”,我在去年写古代文学论文时也稍稍尝试了一下考据一首诗。的确繁琐。但若论正本清源,自然是大有裨益。


(ps.为今日听课所感。)


评论 ( 2 )
热度 ( 1 )

© 赤朱丹彤 | Powered by LOFTER